庄子

《庄子》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,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,到了汉代以后,被尊称为《南华经》,且封庄子为“南华真人”。《庄子》与《老子》、《周易》合称为“三玄”。
谆芒将东之大壑,适遇苑风于东海之滨。苑风曰:“子将奚之?”曰:“将之大壑。”曰:“奚为焉?”曰:“夫大壑之为物也,注焉而不满,酌焉而不竭。吾将游焉!”苑风曰:“夫子无意于横目之民乎?愿闻圣治。”谆芒曰:“圣治乎?官施而不失其宜,拔举而不失其能,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,行言自为而天下化。手挠顾指,四方之民莫不俱至,此之谓圣治。”“愿闻德人。”曰:“德人者,居无思,行无虑,不藏是非美恶。四海之内共利之之谓悦,共给之之谓安。怊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,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。财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来,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,此谓德人之容。”“愿闻神人。”曰:“上神乘光,与形灭亡,是谓照旷。致命尽情,天地乐而万事销亡,万物复情,此之谓混溟。”
”谆芒(1)将东之大壑,适遇苑风(2)于东海之滨。苑风曰:“子将奚之?”曰:“将之大壑。”曰:“奚为焉?”曰:“夫大壑之为物也,注(3)焉而不满,酌(4)焉而不竭,吾将游焉!”
苑风曰:“夫子无意于横目之民(5)乎?愿闻圣治。”谆芒曰:“圣治乎?官(6)施而不失其宜,拔举而不失其能,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((8)而天下化。手挠(9)顾指,四方之民莫不俱至,此之谓圣治。”
“愿闻德人(10)。”曰:“德人者,居无思,行无虑,不藏是非美恶。四海之内共利之(11)之为悦,共给之(12)之为安;怊乎(13)若婴儿之失其母也,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。财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来,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,此谓德人之容(14)。”“愿闻神人。”曰:“上(15)神乘光,与形灭亡,此谓照旷(16)。致命尽情,天地乐(17)而万事销亡,万物复情,此之谓混冥(18)”。
【注释】
 
(1)谆芒:虚拟的寓言人物,并寓含谆和、迷茫的意思。东之向东去到。大壑〔huò〕:深深的沟谷,这里指大海。
(2)苑风:小风,这里拟人化而成为一人名。
(3)注:注入,流入。
(4)酌:舀取。
(5)横目之民:亦即人民。人的双目横生于面部,故“横目”成为“人”的代称。
(6)官:用如动词,指设置官吏。施:施布政令。
(7)行其所为:做自己应做之事。
(8)自为:自动地去做,自己管束自己。
(9)挠:动;“手挠”即用手指挥。顾指:用眼示意。
(10)德人:德行充实的人,这里指体察于道,顺应外物而居安自得的人。
(11)共利之:共同以之为利,是说恩泽施及广众,人人都共有好处。谓:通作“为”,“之谓”即“之为”。
(12)共给之:共同资给财货。
(13)怊乎:怅然有所失的样子。
(14)容:容迹、举止。
(15)上:至高无上。乘光:驾驭光亮。
(16)旷:广远。“照旷”犹如普照万物。
(17)天地乐:与天地同乐。
(18)混冥:混同玄合没有差别。
 
【翻译】
 
谆芒向东到大海去,正巧在东海之滨遇到苑风。苑风问道:“你打算去哪儿呢?”谆芒说:“打算去大海。”苑风又问:“去做什么呢?”谆芒说:“大海作为一种物象,江河注入它不会满溢,不停地舀取它不会枯竭;因而我将到大海游乐。”
 
苑风说:“那么,先生无意关心庶民百姓吗?希望能听到圣人之治。”谆芒说:“圣人之治吗?设置官吏施布政令但处处合宜得体;举贤任才而不遗忘一个能人,让每个人都能看清事情的真情实况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,行为和谈吐人人都能自觉自动而自然顺化,挥挥手示示意,四方的百姓没有谁不汇聚而来,这就叫圣人之治。”
 
苑风说:“希望再能听到关于顺应外物凝神自得的人。”谆芒说:“顺应外物凝神自得的人,居处时没有思索,行动时没有谋虑,心里不留存是非美丑。四海之内人人共得其利就是喜悦,人人共享财货便是安定;那悲伤的样子像婴儿失去了母亲,那怅然若失的样子又像行路时迷失了方向。财货使用有余却不知道自哪里来,饮食取用充足却不知道从哪儿出。这就是顺应外物凝神自得的人的仪态举止。”苑风说:“希望再能听到什么是神人。”谆芒说:“精神超脱物外的神人驾驭着光亮,跟所有事物的形迹一道消失,这就叫普照万物。穷尽天命和变化的真情,与天地同乐因而万事都自然消亡,万物也就自然回复真情,这就叫混同玄合没有差异。”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 博约 评论 谆芒将东之大壑,适:1.德人者,居无思,行无虑。2.庄子曰:“不然。是其始死也,我独何能无概然!察其始而本无生。。。故止也。”
合起来看:庄子亲人去世,第一反应是慨然,接着思虑一番,故止也。
呵呵。 福尔马 评论 谆芒将东之大壑,适:这篇类似云将和鸿蒙。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