庄子

《庄子》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,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,到了汉代以后,被尊称为《南华经》,且封庄子为“南华真人”。《庄子》与《老子》、《周易》合称为“三玄”。
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,喜则交颈相靡,怒则分背相踢。马知已此矣!夫加之以衡扼,齐之以月题,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。故马之知而能至盗者,伯乐之罪也。夫赫胥氏之时,民居不知所为,行不知所之,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。民能已此矣!及至圣人,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,县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,而民乃始踶跂好知,争归于利,不可止也。此亦圣人之过也。
夫马,陆居则食草饮水,喜则交颈相靡(1),怒则分背相踶(2)。马知已此矣。夫加之以衡(3)扼,齐之以月题(4),而马知介倪(5)、闉扼(6)、鸷曼(7)、诡衔(8)、窃辔(9)。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(10),伯乐之罪也。
夫赫胥氏(11)之时,民居不知所为,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(12),鼓腹而游(13),民能以此矣。及至圣人,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(14),县跂(15)仁义以慰天下之心,而民乃始踶跂好知,争归于利,不可止也。此亦圣人之过也。
【注释】
 
(1)靡:通作“摩”,触摩。
(2)分背:背对着背。踶:踢。
(3)衡:车辕前面的横木。扼:亦作“轭”。叉马颈的条木。
(4)题:额。“月题”即马额上状如月形的佩饰。
(5)介:独。倪:睨:侧目怒视之意。一说“介”字为“兀”字之讹,为“杌”之省。“倪”借为輗。杌輗:即折輗。
(6)闉[yīn]:曲。扼:轭。闉扼指曲颈脱轭。
(7)鸷:抵。曼:通“幔”,车盖。鸷曼:抗击车盖。
(8)诡衔:吐出口勒。
(9)窃辔:咬啮马络头。
(10)盗:与人抗拒。
(11)赫胥氏:传说中的古代帝王。
(12)哺:口里所含的食物。熙:通作“嬉”。嬉戏。
(13)鼓腹:鼓着肚子,意指吃得饱饱的。
(14)屈折:矫造的意思。匡:端正,改变。
(15)县:同“悬”。跂:通作“企”,企望。县跂:悬物相示,使人跂足以视。
 
【翻译】
 
再说马,生活在陆地上,吃草饮水,高兴时颈交颈相互摩擦,生气时背对背相互踢撞。马的智巧就只是这样了。等到后来把车衡和颈轭加在它身上,把配着月牙形佩饰的辔头戴在它头上,那么马就会侧目怒视,僵着脖子抗拒轭木,抗击车盖,吐出口勒,嚼断笼头。所以马的智巧竟能做出与人对抗的动作,这完全是伯乐的罪过啊!
 
上古赫胥氏的时代,百姓安居而无所为,悠游而无所往,口里含着食物嬉戏,挺胸饱腹而遨游,人民意态安然自适如此。等到圣人出现,矫造礼乐来匡正天下百姓的形象,标榜不可企及的仁义来慰藉天下百姓的心,于是人们便开始千方百计地去寻求智巧,争先恐后地去竞逐私利而不能终止。这也是圣人的罪过啊!
上一篇:马,蹄可以践霜雪,毛可以御风寒。齕草饮水,翘足而陆,此马之真性也。虽有义台路寝,无所用之。及至伯乐,曰:“我善治马。”烧之,剔之,刻之,雒之。连之以羁絷,编之以皂栈,马之死者十二三矣!饥之渴之,驰之骤之,整之齐之,前有橛饰之患,而后有鞭生筴之威,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!陶者曰:“我善治埴。”圆者中规,方者中矩。匠人曰:“我善治木。”曲者中钩,直者应绳。夫埴木之性,岂欲中规矩钩绳哉!然且世世称之曰:“伯乐善治马,而陶匠善治埴木。”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。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。彼民有常性,织而衣,耕而食,是谓同德。一而不党,命曰天放。故至德之世,其行填填,其视颠颠。当是时也,山无蹊隧,泽无舟梁;万物群生,连属其乡;禽兽成群,草木遂长。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,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。夫至德之世,同与禽兽居,族与万物并。恶乎知君子小人哉!同乎无知,其德不离;同乎无欲,是谓素朴。素朴而民性得矣。及至圣人,蹩躠为仁,踶跂为义,而天下始疑矣。澶漫为乐,摘僻为礼,而天下始分矣。故纯朴不残,孰为牺尊!白玉不毁,孰为珪璋!道德不废,安取仁义!性情不离,安用礼乐!五色不乱,孰为文采!五声不乱,孰应六律! 夫残朴以为器,工匠之罪也;毁道德以为仁义,圣人之过也。
下一篇:暂无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 福尔马 评论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:庄子的后人比庄子激进,直接拿伪圣人开刀,这和道家当时的处境有关。汉景帝时儒家就开始冒头大有取代道家之势,汉武帝时道家已被儒家排挤,这是历史的必然。所以以黄老为代表的道家治世理念只适合于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,无法适应时代发展,但道家的很多思想对治理国家仍然有积极意义,对人们认识世界和自我保身处世修身养性更是大有裨益。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