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子曰:“夫道于大不终(1),于小不遗(2),故万物备。广广乎(3)其无不容也,渊渊乎其不可测也。形德仁义,神之末也(4),非至人孰能定之!夫至人有世,不亦大(5)乎,而不足以为之累;天下奋棅而不与之偕(6);审乎无假而不与利迁;极(7)物之真,能守其本。故外天地(8),遗万物(9),而神未尝有所困也。通乎道,合乎德,退仁义,宾礼乐,至人之心有所定矣!”
世之所贵道者,书也,书不过语,语有贵也。语之所贵者,意也,意有所随。意之所随者,不可言传也,而世因贵言传书。世虽贵之,我犹不足贵也,为其贵非其贵也。故视而可见者,形与色也;听而可闻者,名与声也。悲夫!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。夫形色名声,果不足以得彼之情,则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,而世岂识之哉!

【注释】
 
(1)大而不终:从大的方面看,没有终结。
(2)广广乎:广阔无垠的样子。
(3)形德仁义,神之末也:形通“刑”。末,衰败。
(4)大:指责任大。
(5)奋棅而不与之偕:棅,同“柄”。奋棅,争夺权柄。偕,同“道”。
(6)外天地:无视天地。
(7)遗万物:弃置万物。
(8)宾礼乐:摈弃礼乐。
(9)为其贵非其贵也:因为它所看重的并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。
 
【翻译】
 
先生说:“道,从大处看没有完结,从小处看没有遗失,所以在万物之中完备。它广阔而无所不包,深远而无法探测。刑、赏、仁、义,是精神的末迹啊!若不是至人,谁又能确定!至人统治天下,责任不是很大吗?但却不足以成为他的负担。天下人争夺权柄,他不与其同道,他内心清醒,无所凭借而不为利益所动。深究事物的本真,并能保持根本,所以无视天地,弃置万物,而精神不曾受到困扰。融通于道,合乎于德,辞却仁义,摒弃礼乐,至人的内心恬淡安静。”
 
世人所推崇和称道的是书籍。而书籍没有超越语言,语言自有它的可贵之处,比如它的意义。而意义的指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。世人因尊崇语言而流传书籍,无论世人如何尊崇,而我却不看重它,因为他们所看重的并不是真正本质的东西。所以可以看到的是形和色,可以听到的是名和声,可悲啊!世人以为从形色名声中可以探求事物的本质。如果形色名声不足以表明事物的本质,知道的人就不会去说,说的人就一定不知道。而世上的人又怎能认识到这一点呢?

元芳,你怎么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