庄子

《庄子》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,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,到了汉代以后,被尊称为《南华经》,且封庄子为“南华真人”。《庄子》与《老子》、《周易》合称为“三玄”。
道通,其分也,其成也毁也。所恶乎分者,其分也以备;所以恶乎备者,其 有以备。故出而不反,见其鬼;出而得,是谓得死。灭而有实,鬼之一也。以有 形者象无形者而定矣。 出无本,入无窍,有实而无乎处,有长而无乎本剽,有所出而无窃者有实。 有实而无乎处者,宇也。有长而无本剽者,宙也。有乎生,有乎死,有乎出,有 乎入,入出而无见其形,是谓天门。天门者,无有也,万物出乎无有。有不能以 有为有,必出乎无有,而无有一无有。圣人藏乎是。 古之人,其知有所至矣。恶乎至?有以为未始有物者,至矣,尽矣,弗可以加矣。其次以为有物矣,将以生为丧也,以死为反也,是以分已。其次曰始无有, 既而有生,生俄而死;以无有为首,以生为体,以死为尻;孰知有无死生之一守 者,吾与之为友。是三者虽异,公族也。昭景也,著戴也;甲氏也,著封也,非 一也。 有生,黬也,披然曰移是。尝言移是,非所言也。虽然,不可知者也。 腊者之有膍胲,可散而不可散也;观室者周于寝庙,又适其偃焉,为是举移 是。 请常言移是。是以生为本,以知为师,因以乘是非;果有名实,因以己为质; 使人以为己节,因以死偿节。若然者,以用为知,以不用为愚,以彻为名,以穷 为辱。移是,今之人也,是蜩与学鸠同于同也。
道通(1)其分也,其成也,毁也。所恶乎分者,其分也以备。所以恶乎备者,其有以备(2)。故出而不反(3)见其鬼,出而得是谓得死(4)。灭而有实,鬼之一也。以有形者象无形者而定矣。
出无本(5),入无窍,有实而无乎处,有长而无乎本剽。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(6)。有实而无乎处者,宇也;有长而无本剽者,宙也。有乎生,有乎死;有乎出,有乎入,入出而无见其形,是谓天门。天门者,无有也,万物出乎无有。有不能以有为有,必出乎无有,而无有一无有,圣人藏乎是。
古之人,其知有所至矣。恶乎至?有以为未始有物者,至矣,尽矣,弗可以加矣!其次以为有物矣,将以生为丧也,以死为反也,是以分已。其次曰始无有,既而有生,生俄而死,以无有首,以生为体,以死为尻。孰知有无死生之一守者,吾与之为支。是三者虽异(7),公族也。昭景也,著戴也;甲氏也,著封也:非一也。
有生黬也(8),披然曰“移是”。尝言“移是”(9),非所言也。虽然,不可知者也。腊者之有膍胲(10),可散而不可散也。观室者周于寝庙(11),又适其偃焉。为是举“移是”。请常言“移是”:是以生为本,以知为师,因以乘是非,果有名实,因以己为质,使人以为己节,因以死偿节。若然者,以用为知,以不用为愚,以彻为名,以穷为辱。移是,今之人也,是蜩与学鸠同于同也。
【注释】
 
(1)道通:即《齐物论》的“道通为一”。
(2)所以恶乎备者,其有以备:前“备”指总体,后“备”说人爱求全责备。
(3)不反:神不守舍。
(4)得死:在精神上已经死了。
(5)出无本,入无窍:此两句的主语均指大道。
(6)“处”指空间,“本剽”指孔窍,“实”哲学术语“实体”。
(7)是三者:即以上述三个层次的认识:未始有物;以粗物,始无有,既而有。
(8)黬〔yǎn〕:幽暗,喻气之凝聚。
(9)移是:是非不定。
(10)腊:腊祭。膍〔pí〕胲〔gāi〕:膍,牛百叶。胲,牛蹄。
(11)寝庙:寝宫和宗庙。
 
【翻译】
 
大道通达于万物。一种事物分离了,一种事物就会形成;另一种事物就会毁灭。有人不喜欢从分离的角度来看待世界,就在于对分离求取完备;也有些人不喜欢从完备的角度看待世界,就在于对完备进一步求取完备。心神离散而不能返归的人,就会像鬼一样只有形骸;心神离散而有所得,可以说他在精神上已经死了。迷失本性而只有外形,也是一个鬼。把有形的东西效法载形的道,那么内心就会得到安宁。
 
大道无形地存在着。它生长出来却没有根;想进入它的内部,却没有门。大道具有实在的形体却不占有空间;大道在成长却看不到成长的过程。世界从大道中产生,却找不到产生的孔窍。具有实在的形体而不占有空间,是因为大道处在上下左右没有边际的空间中;有成长却看不到成长的始末,是因为大道处在极限的时间里。大道既存在着生也存在着死,既存在着出也存在着入。入和出都没有实实在在的形迹,这就是“自然之门”。自然之门不假人为,但是万事万物都来自于这个门。不可能用“有”来着生“有”,“有”一定来自于“无有”,而“无有”是无和有的统一。圣人游心于这种境界。
 
古代的人,他们的才智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。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呢?有人认为宇宙开始是不存在事物的,这是最高明、最完善的观点,不能够再添加什么了。差一点儿的观点就是他们认为宇宙开始已经存在事物,只不过反一种事物的产生看作是另一种事物的分离,把消逝看作是回归,而这个观点对事物已经有了区分。比这个观点再差一点儿的就是他们认为宇宙开始的确不曾有过什么,不久之后就产出了事物,有生命的东西又很快地消失了,他们把虚空当作头,把生命当作躯体,把死亡当作尾脊。哪个人能把有、无、死、生归结为一体,我就把他当朋友。上面三种观点虽然名有不同,却同源于道。就像楚国王族中昭、景两姓,因为世代为官而显赫,屈姓,又因为世代封赏而显赫,姓氏不同(却为同族)。
 
世间存在的生命,是从昏暗中产生的。生命一旦出现彼此是非就在生命之间不停地运转而不易分辩。让我来说说转移和分辨,其实这本不值得谈论,即使谈论了也不能够说得明明白白。例如,在年终大祭时,准备牛的内脏和四肢,虽然这些可以分开陈列,但是又不能够离散整体牛牲;再举一个例子,游玩观赏王室的人周游了寝宫和宗庙,又到厕所。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彼与此、是与非这些同体异名的情形在不停地转换。请让我进一步谈论是非的转移和运动。是以生为根本,以心智为标准,从而形成的人是非观念,于是把自我看作主体,并且把这一点当作神圣的节操,于是有些人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,像这样的人,把举用当作才智,把晦迹当作愚昧,把通达当作荣耀,把困厄当作羞耻。是与非、彼与此的不确定。是现今人们的认识,这就跟蝉与小鸠那样目光短浅。
下一篇:蹍市人之足,则辞以放骜,兄则以妪,大亲则已矣。故曰,至礼有不人, 至义不物,至知不谋,至仁无亲,至信辟金。 彻志之勃,解心之谬,去德之累,达道之塞。贵富显严名利六者,勃志也。 容动色理气意六者,谬心也。恶欲喜怒哀乐六者,累德也。去就取与知能六者, 塞道也。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,正则静,静则明,明则虚,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。道者,德之钦也;生者,德之光也;性者,生之质也。性之动,谓之为;为 之伪,谓之失。知者,接也;知者,谟也;知者之所不知,犹睨也。动以不得已 之谓德,动无非我之谓治,名相反而实相顺也。 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无己誉。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。夫工乎天而俍乎人 者,唯全人能之。唯虫能虫,唯虫能天。全人恶天?恶人之天?而况吾天乎人乎! 一雀适羿,羿必得之,威也;以天下为之笼,则雀无所逃。是故汤以胞人笼伊尹,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。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,无有也。 介者拸画,外非誉也;胥靡登高而不惧,遗死生也。夫复謵不馈而忘人, 忘人,因以为天人矣。故敬之而不喜,侮之而不怒者,唯同乎天和者为然。出怒 不怒,则怒出于不怒矣;出为无为,则为出于无为矣。欲静则平气,欲神则顺心, 有为也。欲当则缘于不得已,不得已之类,圣人之道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 阿拉丁 评论 道通,其分也,其成:吾与之为支,这个地方错了,应该是吾与之为友 福尔马 评论 道通,其分也,其成:这一段超难,费了我整整三天工夫才解通。之前什么名家大师都误解得牛唇不对马嘴,害我还得这么辛苦亲自来解。。。虽然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,但那些名家大师们,没人求你们来说,你们主动要说,还言者不知说的驴唇不对牛嘴,这就太不应该了。关于正确解读,将在“扁石和丁”公众号独家发布,有兴趣可以关注。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