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秋水》是《庄子》中的又一长篇,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,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。
本篇以河伯与海若的对话为主要部分,河伯与海若共七问七答。第一番问答,写河伯的自我中心心境——“欣然自喜,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”。河伯的自以为多,和海若的未尝自多,恰成一鲜明的对比。由海若描述海的大与天地的无穷,舒展思想的视野,使人心胸为之开阔。
第二番对话,述时空的无穷性与事物变化的不定性,指出认知与确切判断的不易。第三番对话,指出宇宙间有许多事物是“言之所不能论,意之所不能察致”的。第四番对话,进一步申论大小贵贱的无常性。第五番对话,要突破主观的局限性与执着性,以开阔的心灵观照万物。第六番对话,何伯问:“道有什么可贵?”海若回说,认识“道”,就是认识自然的规律,认识自然的规律,便可明了事物变化的真相。第七番对话,河伯最后问:“什么是天?什么是人?”这里“天”即自然,“人”指人为,含有妄为的意思。海若认为顺真性,便是自然(“天”),违逆常性便是妄为(“人”)。本篇到此,文意完足,其余数章,疑是散段羼入。最末,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辩论鱼乐一章,写出庄子观赏事物的艺术心态与惠子分析事物的认知心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