庄子

《庄子》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,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,到了汉代以后,被尊称为《南华经》,且封庄子为“南华真人”。《庄子》与《老子》、《周易》合称为“三玄”。
夫言非吹也,言者有言。其所言者特未定也。果有言邪?其未尝有言邪?其以为异于鷇音,亦有辩乎?其无辩乎?道恶乎隐而有真伪?言恶乎隐而有是非?道恶乎往而不存?言恶乎存而不可?道隐于小成,言隐于荣华。故有儒墨之是非,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。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,则莫若以明。 物无非彼,物无非是。自彼则不见,自知则知之。故曰:彼出于是,是亦因彼。彼是方生之说也。虽然,方生方死,方死方生;方可方不可,方不可方可;因是因非,因非因是。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,亦因是也。是亦彼也,彼亦是也。彼亦一是非,此亦一是非,果且有彼是乎哉?果且无彼是乎哉?彼是莫得其偶,谓之道枢。枢始得其环中,以应无穷。是亦一无穷,非亦一无穷也。故曰:莫若以明。 以指喻指之非指,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;以马喻马之非马,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。天地一指也,万物一马也。 可乎可,不可乎不可。道行之而成,物谓之而然。有自也而可,有自也而不可;有自也而然,有自也而不然。恶乎然?然于然。恶乎不然?不然于不然。物固有所然,物固有所可。无物不然,无物不可。故为是举莛与楹,厉与西施,恢诡谲怪,道通为一。 其分也,成也;其成也,毁也。凡物无成与毁,复通为一。唯达者知通为一,为是不用而寓诸庸。庸也者,用也;用也者,通也;通也者,得也;适得而几矣。因是已。已而不知其然,谓之道。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,谓之“朝三”。何谓“朝三”?狙公赋芧,曰:“朝三而暮四。”众狙皆怒。曰:“然则朝四而暮三。”众狙皆悦。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,亦因是也。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,是之谓两行。 古之人,其知有所至矣。恶乎至?有以为未始有物者,至矣,尽矣,不可以加矣!其次以为有物矣,而未始有封也。其次以为有封焉,而未始有是非也。是非之彰也,道之所以亏也。道之所以亏,爱之所以成。果且有成与亏乎哉?果且无成与亏乎哉?有成与亏,故昭氏之鼓琴也;无成与亏,故昭氏之不鼓琴也。昭文之鼓琴也,师旷之枝策也,惠子之据梧也,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,故载之末年。唯其好之也,以异于彼,其好之也,欲以明之。彼非所明而明之,故以坚白之昧终。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,终身无成。若是而可谓成乎,虽我亦成也;若是而不可谓成乎,物与我无成也。是故滑疑之耀,圣人之所图也。为是不用而寓诸庸,此之谓“以明”。
夫言非吹也(1)。言者有言,其所言者特未定也。果有言邪?其未尝有言邪?其以为异于鷇音(2),亦有辩(3)乎?其无辩乎?
道恶乎隐而有真伪?言恶乎隐而有是非?道恶乎往而不存?言恶乎存而不可?道隐于小成,言隐于荣华(4)。故有儒墨之是非,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,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,则莫若以明(5)。
物无非彼,物无非是。自彼则不见,自知则知之。故曰:彼出于是,是亦因彼。彼是方生(7)之说也。虽然,方生方死,方死方生;方可方不可,方不可方可;因是因非,因非因是。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天(8),亦因是也。是亦彼也,彼亦是也。彼亦一是非,此亦一是非。果且有彼是乎哉?果且无彼是乎哉?彼是莫得其偶(9),谓之道枢。枢始得其环中(10),以应无穷。是亦一无穷,非亦一无穷也。故曰莫若以明。
以指喻指之非指,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(11);以马喻马之非马,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(12)。天地一指也,万物一马也(13)。
可乎可,不可乎不可。道行之而成,物谓之而然。恶乎然?然于然;恶乎不然?不然于不然。物固有所然,物固有所可;无物不然,无物不可。故为是举莛与楹(14),厉与西施(15),恢恑憰怪(16),道通为一。
其分也,成也;其成也,毁也。凡物无成与毁,复通为一。唯达者知通为一,为是不用而寓诸庸(17)。庸也者,用也;用也者,通也;通也者,得也;适得而几矣。因是已,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。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,谓之朝三。何谓朝三?狙公赋芧,曰(18):“朝三而暮四。”众狙皆怒。曰:“然则朝四而暮三。”众狙皆悦。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,亦因是也。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(19),是之谓两行(20)。
古之人,其知有所至矣。恶乎至?有以为未始有物者,至矣,尽矣,不可以加矣!其次以为有物矣,而未始有封也。其次以为有封焉,而未始有是非也。是非之彰也,道之所以亏也。道之所以亏,爱之所以成。果且有成与亏乎哉?果且无成与亏乎哉?有成与亏,故昭氏(21)之鼓琴也,无成与亏,故昭氏之不鼓琴也。昭文之鼓琴也,师旷之枝策也(22),惠子之据梧也,三子之知几乎,皆其盛者也,故载之末年(23)。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,其好之也欲以明之。彼非所明而明之,故以坚白之昧终(24)。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(25),终身无成。若是而可谓成乎?虽我亦成也;若是而不可谓成乎?物与我无成也。是故滑疑(26)之耀,圣人之所图(27)也。为是不用而寓诸庸,此之谓以明。
【注释】
 
(1)夫言非吹也:意思是言论出于己见,不像风吹一样出于自然。
(2)鷇〔kòu〕音:初生小鸟的叫声。
(3)辩:通“辨”,分辨。
(4)荣华:这里指巧言。
(5)莫若以明:不如明鉴之心。
(6)自知:“自是”之误。
(7)方生:并生、并存。
(8)照:察看。天:指自然,即本然。
(9)偶:对,对立面。
(10)环中:环中为空虚处,意思是无是非处。
(11)以指喻指之非指,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:以名称(概念)来说明事物(对象)不是名称(概念),不如用非名称(概念)来说明事物(对象)不是名称(概念)。
(12)以马喻马之非马,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:用一般的“马”来说明具体的马不是一般的“马”,不如用非一般的“马”来说明具体的马不是一般的“马”。
(13)天地一指也,万物一马也:天地就是同一“名称”,万物就是同一“马”。
(14)莛〔tínɡ〕:草茎。楹:厅堂前的木柱。“莛”、“楹”对文,代指物之细小者和巨大者。
(15)厉:通“疠”,指皮肤溃烂,这里用表丑陋的人。
(16)恢:宽大。恑:奇变。憰:诡诈。恢恑憰怪概指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。
(17)寓:寄托。
(18)狙〔jū〕:猴子。狙公:养猴的人。芧:橡子。
(19)和:调和、混合。“和之以是非”即“以是非和之”,把是和非混同起来。“天钧”:即自然而调和。
(20)两行:物与我,即自然界与自我的精神世界都能各得其所,自行发展。
(21)昭氏:即昭文,善于弹琴。
(22)师旷:精通韵律,晋平公的乐师。枝策:作动词,用枝或策叩击拍节。
(23)载:载誉、夸赞。
(24)坚白:指石的颜色白而质地坚,但“白”和“坚”都独立于“石”之外。公孙龙子曾有“坚白论”之说,庄子是极不赞成的。昧:迷昧。
(25)其子:指昭文之子。纶:绪业,这里指继承昭文的事业。
(26)滑疑:纷乱的样子,这里指各种迷乱人心的辩说。
(27)图:革除。
 
【翻译】
 
人们说话不像刮风,自有说话人的意旨,然而他说的话却并没有准则。人们果真是在说话呢,还是不曾说话呢?人们认为他们说的话不同于小鸟的鸣叫,那么到底是有区别呢,还是没有区别呢?
 
道被什么遮蔽才出现了真伪?言被什么遮蔽才有了是非?道怎样往而不存?言怎样存而不可?其主要原因是道被成心所遮蔽,言被华丽的辞藻所覆盖。从而也就有了儒家和墨家是非争辩;以其所非而非其所是。想要非其所是而是其所非,则不如以明鉴破除是非。世间的万物非此即彼,自彼看不见此,自此看不见彼。所以彼出自此,此也因乎彼;彼此是相对而成立的。有生即有死,有死即有生;有可即有不可,有不可即有可;有是就有非,有非就有是。所以圣人从不以此来考察事物的本然状态,而是因顺自然的道理。因为此即是彼,彼即是此,所以从此看有是非之分,由彼看也有非之分。事物真的有彼此之分呢,还是真的没有彼此之分呢?只有一个途径能让事物彼此不相对待,这就是大道的枢纽。抓住大道的枢纽也就占据了关键的位置,从而可以顺应事物的自然变化。因为是非的变化无穷无尽,所以不如以明鉴之心来关照事物的实情。
 
用名词来说明事物并非你所指称的概念,不如不使用名词来说明这个事物并不是你所想象的概念;用“白马”来说明马的“白色”属性不是马本身,不如用别的事物来说明马具有的白色属性。从命名的自由性角度来看,“天地”也是一个名词,万物都可以用“马”这样的名词来命名。
 
说“可”,是人们认为是“可”;说“不可”是人们认为这是“不可”。道路是通过行人走而成的。事物是人们命名而造就的。何以说“然”?因为“然”就是“然”。何以说“不然”?因为“不然”就是“不然”。何以说“可”?因为“可”就是“可”。何以说“不可”?因为“不可”就是“不可”,事物原本就有“然”,事物原本就有“可”。没有什么事物“不然”,没有什么事物“不可”。所以,可以举出细小的草茎和高大的庭柱,丑陋的癞头和美丽的西施。奇变、诡诈、怪异等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来说明这一点,而从“道”的观点看它们都是贯通而浑一的。
 
有分就有成,有成就有毁。其实,万事万物无所谓成毁,从整体看成毁就是循环往复、圆通一体的。这是只有通达之人才了悟的通达之理,他不用成毁之见而诉诸圆通为一的常理。按照这一常理行事,即可无所不用,又可无所不通,还能无所不得,这也就差不多了。顺其自然而又不求其所以然,这就是大道的境界。如果竭尽心志固执一端而不知事物本来是浑一的,这就是所谓的“朝三”。何谓“朝三”?有一个玩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,他跟猴子说:“每个猴子早上给三个橡子,晚上给四个。”所有的猴子听了都急了。随后他又说:“早上给四个,晚上给三个。”所有的猴子都高兴了。橡子的名和实没有改变而猴子的喜怒却前后不同,这是因为玩猴者把“朝三暮四”颠倒为“朝四暮三”,通过喂食多少的顺序改变而满足了猴子。所以,圣人不分是非而加以调和,就可以达到顺任万物之境,这就是“两行”。
 
古时候的人,他们的认识能力达到很高的境界。什么叫高境界?他们以为宇宙开始于虚无,这确实是尽善尽美的认识,其次认为宇宙有万物而无界限。最后以为事物虽有分别却不存在是非。是与非的出现就表明人眼里的大道有了亏损。换句话说,大道的亏损是由于人的偏私所造成的。果真有成与亏呢?还是没有成与亏呢?举例而言,昭文弹琴就有成与亏,昭文不弹琴就没有成与进退。昭文弹琴,师旷击鼓,惠施论辩,这三位先生的才技称名后世。他们各有所好,并且极力彰显自己的所好,这样一来,他们的自作聪明,其结果使惠施终身沉迷于“坚白”之论,而昭文的儿子承其父业也终无建树。像这样的可以算作成功吗?如果这也叫成功,那我也就是成功的了。如果他们不算成功,那么别人和我就都没有成功。所以也无所谓圣人并不以版面之辞、一技之长而夸赞世间。不辨是非、不自夸赞而诉诸事物的常理,这叫做“以明”。
上一篇:大智闲闲,小知间间。大言炎炎,小言詹詹。其寐也魂交,其觉也形开。与接为构,日以心斗。缦者、窖者、密者。小恐惴惴,大恐缦缦。其发若机栝,其司是非之谓也;其留如诅盟,其守胜之谓也;其杀如秋冬,以言其日消也;其溺之所为之,不可使复之也;其厌也如缄,以言其老洫也;近死之心,莫使复阳也。喜怒哀乐,虑叹变蜇,姚佚启态——乐出虚,蒸成菌。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。已乎,已乎!旦暮得此,其所由以生乎! 非彼无我,非我无所取。是亦近矣,而不知其所为使。若有真宰,而特不得其眹。可行己信,而不见其形,有情而无形。百骸、九窍、六藏、赅而存焉,吾谁与为亲?汝皆说之乎?其有私焉?如是皆有为臣妾乎?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?其递相为君臣乎?其有真君存焉!如求得其情与不得,无益损乎其真。一受其成形,不亡以待尽。与物相刃相靡,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,不亦悲乎!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,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,可不哀邪!人谓之不死,奚益!其形化,其心与之然,可不谓大哀乎?人之生也,固若是芒乎?其我独芒,而人亦有不芒者乎?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,谁独且无师乎?奚必知代而自取者有之?愚者与有焉!未成乎心而有是非,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。是以无有为有。无有为有,虽有神禹且不能知,吾独且奈何哉!
下一篇:今且有言于此,不知其与是类乎?其与是不类乎?类与不类,相与为类,则与彼无以异矣。虽然,请尝言之:有始也者,有未始有始也者,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;有有也者,有无也者,有未始有无也者,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。俄而有无矣,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。今我则已有有谓矣,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?其果无谓乎?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,而太山为小;莫寿乎殇子,而彭祖为夭。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。既已为一矣,且得有言乎?既已谓之一矣,且得无言乎?一与言为二,二与一为三。自此以往,巧历不能得,而况其凡乎!故自无适有,以至于三,而况自有适有乎!无适焉,因是已! 夫道未始有封,言未始有常,为是而有畛也。请言其畛:有左有右,有伦有义,有分有辩,有竞有争,此之谓八德。六合之外,圣人存而不论;六合之内,圣人论而不议;春秋经世先王之志,圣人议而不辩。 故分也者,有不分也;辩也者,有不辩也。曰:“何也?”“圣人怀之,众人辩之以相示也。故曰:辩也者,有不见也。”夫大道不称,大辩不言,大仁不仁,大廉不嗛,大勇不忮。道昭而不道,言辩而不及,仁常而不成,廉清而不信,勇忮而不成。五者圆而几向方矣!故知止其所不知,至矣。孰知不言之辩,不道之道?若有能知,此之谓天府。注焉而不满,酌焉而不竭,而不知其所由来,此之谓葆光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 5000言231218430 评论 夫言非吹也,言者有:齐物论每篇底下都有个跳梁小丑在表演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,好像自己的观点是宇宙第一真理,结合齐物论来看还蛮有意思的… 5000言638467084 评论 夫言非吹也,言者有:不用看评论,需要屏蔽评论的功能,看不懂吗?看得懂的,你怎么可能没有理解呢?顺其自然,不要想:我有没有看懂。怎么这么笨啊 5000言609846706 评论 夫言非吹也,言者有:资质愚笨,完全看不懂了。 5000言222265291 评论 夫言非吹也,言者有:道隐于小成,言隐于荣华——圆融大道被局部成见所蒙蔽,朴实无华的文字被虚夸的辞藻所曲解 福尔马 评论 夫言非吹也,言者有:对莫若以明的解释有很大的歪曲,什么“不如以明鉴之心来关照事物的实情”,太有才了,这是怎样编出来的。而后世很多大师权威找不到正确路径也跟着往沟里钻,沟里都撂满人了。来,我开个新沟过来看看。请关注公众号:扁石和丁,齐物论将于3月31日开始发布。 寂虚无为 评论 夫言非吹也,言者有:大道为树,万物为叶,圣人为叶梗 我叫红领巾 评论 夫言非吹也,言者有:物无非彼,物无非是:事物没有彼此之分,而不是非此即彼。 我叫红领巾 评论 夫言非吹也,言者有:”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,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“可以翻译为:肯定它所不拥有的,想要否定它所拥有的。 能空着才是厉害 评论 夫言非吹也,言者有:用自己的手指与他人的手指之分别来说明两者不是同一类事物——手指,不如不用我与非我之分。用马的颜色来区分两匹马的不同,不如不用这种颜色区分” 。从没有分别的真实看来,天地与手指,万物与马没有区别。 自由源于自由,不自由源于不自由,大道自由运行而自由形成万物即为自然。何 为自然?自然源于自然,何为不自然?不自然导致不自然。万物本身就源于自物大道,万物本身就是源于自由,没有什么不源于自然,没有什么不源于自由。所以像草茎和屋柱、丑妇与美女、万物的千奇百态,从大道的真实来看都是一样的。思想的分割,就意味着虚构事物的形成,虚构事物的形成就意味着虚构事物的毁灭。其实真实自然万物并没有形成与毁灭的区别,都是浑然一体的。只有通达自然大道的人才能知晓相通为一的真相。因此他们不会作用自己的智巧聪明,去分别万物的完成与毁灭,而只是用思想语言解释给众人罢了。所谓庸就是依赖思想智性,用它而不被它拖累只有通达于大道的人,通达于大道无往而不自得,尽得自由自然之真实。不自然的原因停止却不知其原因,此为大道。辨者费尽精神力求明白“一”,却不知道万物本来就是同一的。这就叫“朝三暮四”。什么叫朝三暮四呢?养猕猴的老翁给猴子分山栗时说:“早上给三升晚上给三升。”猴子都发怒了。老翁又说:”早上四升,晚上给三升。”猴子们都高兴了。三四之名不同但实际上老翁给出去的总数没有变化,但猴子们却因为用思想智性而妄生喜怒,是因为有“是非之分、彼此之分。”因此圣人了解是非(正确与错误)之分的虚妄不实,而不执著于思想智性、不自然不自由不真实的是非争论,自然止息,任由天然的陶筠,是为自然平衡。 简ゆきお 评论 夫言非吹也,言者有:翻译得很细 谢谢! 風乎舞雩 评论 夫言非吹也,言者有:联系上下文得出结论,“彼是莫得其偶,谓之道枢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彼此无法分开,相互影响又相互对立,任何事情都无法单独的去看待,要联系它的对立面或者形成的环境原因,这才是大道的枢纽啊。《内经》有言,阴阳相生,互根互用,也是这个意思。彼是,彼此;莫得,不得、无法;偶,一对、一双、两个。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